出体体验与噩梦:探索令人惊讶的研究联系

出体体验与噩梦:探索令人惊讶的研究联系

(OBEs and Nightmares Exploring Surprising Research Connections)

3 分钟 阅读 探索将体外体验(OBEs)与噩梦联系起来的研究,揭示出意想不到的关联和心理洞察。
(0 评论)
最近的研究揭示了体外体验(OBEs)与噩梦之间的有趣相关性。本文深入探讨科学发现,探究这些现象背后的机制,并讨论这对我们对睡眠相关经历与心理健康的理解意味着什么。
出体体验与噩梦:探索令人惊讶的研究联系

体外体验(OBEs)与噩梦:探索出人意料的研究联系

在清醒、做梦,以及偶尔点缀睡眠的非同寻常经历之间的边界地带,数世纪来一直吸引着人类。这个暮光地带中最神秘的交叉点之一涉及体外体验(OBEs)与噩梦。表面上,它们似乎属于意识的不同领域——然而尖端科学研究正在揭示这两种状态之间引人入胜的联系,为我们的大脑如何构建现实与知觉照亮新的光芒。

体外体验的科学

out-of-body experience, brainwaves, consciousness, nosleep, human silhouette

体外体验(OBEs)指的是个体感知自己像在漂浮,或从超出自身身体的视角观察自己的身体的情景。这些现象并非仅仅属于超自然小说的题材。在临床和神经心理学文献中,OBEs被认为是真实的主观事件,发生在清醒状态、濒死体验、冥想,最相关的是——在睡眠与睡眠瘫痪期间。

OBEs 时大脑发生了什么?

最近的神经学研究使用fMRI和EEG扫描表明,OBEs 经常在大脑的颞顶联合区(TPJ)遭受干扰时发生。TPJ 负责整合多感官输入,并帮助创造我们对身体自我的感觉——那种“这是我的身体”的感觉。无论是通过电刺激、癫痫活动,还是某些梦境状态的干扰,都可能导致大脑的定位与身体感知位置之间出现错位。

例如,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的2002年研究描述了一名患者在神经外科医生刺激其右侧 TPJ 时,持续出现 OBEs。 有趣的是,易发生 OBEs 的人往往在沉浸感和幻想易感性方面得分较高,这些特质与生动的意象、创造性思维,以及尤其强烈的梦境体验紧密相关。

噩梦:不仅是坏梦

nightmare, restless sleep, dark room, anxiety, bad dream

大多数人对噩梦并不陌生——噩梦是梦境中的一个子类别,特征是生动的恐惧、焦虑或痛苦。它们常常导致被惊醒、心跳加速,有时还会产生无助感。噩梦不仅仅发生在儿童时期;成年人也会经历,尤其在压力、创伤或睡眠节律被打乱的时期。

尽管人们有时把噩梦简单地视为“坏梦”,科学家现在了解到它们在情绪调节中起着主动作用。噩梦常常反映根深蒂固的焦虑或未被处理的创伤,可能提示潜在的疾病,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情绪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噩梦常表现出:

  • 情感强度高
  • 感官生动性增强
  • 时间与空间感的错乱——这与OBEs的特征有共同之处。

对现实感的扭曲

最令人不安的噩梦会打乱我们对身体和情感现实的感知。一些噩梦的受害者报告了自体观照体验——在通常难以达到的视角看到自己的一瞬间,常将梦魇的恐怖与类似OBEs的特征混合在一起。

OBEs 与噩梦的交汇点

sleep paralysis, floating sensation, surreal dream, duality, astral projection

也许最令人惊讶的联系来自睡眠障碍和异态睡眠现象,特别是睡眠瘫痪。睡眠瘫痪发生在个体从REM睡眠醒来,但仍然无法移动。在这个边界状态中,心智清醒但身体仍然瘫痪;幻觉(包括阴影形象、声音,以及被抬起的感觉)很常见。

共同机制:睡眠瘫痪的作用

2017年发表于《睡眠研究杂志》(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的一项开创性研究发现,经常经历OBEs的人也更易出现睡眠瘫痪和噩梦。调查显示,多达*40%*的常规OBE体验者报告了夜间惊恐和行动受限的发作。同一群体还经常描述令人不安的感觉——例如漂浮在体外、听到模糊的声音,或胸口被某种力量压迫——这些与OBE叙事和梦魇原型惊人地相似。

一个案例

考虑一个经常忍受睡眠瘫痪的人。经过这种可怕的不能动弹之后,他们突然感觉自己的视角在转变——仿佛在床上方悬浮,观察着自己惊恐的身体。场景从对噩梦的恐惧转变为体外叙事。研究人员提出,这种转变可能是由于在大脑在REM睡眠与清醒之间切换时感官信息整合的碎片化。

心理影响:为什么有些人更易受影响

personality traits, absorption, anxiety, brain scan, sleep disorder

为什么有些人会同时受到OBEs和噩梦的吸引?心理学家指出个性和认知风格的作用。

幻想易感性与沉浸感

研究显示,被称为“幻想易感性”的个体——那些经常沉浸在生动的白日梦或富有想象力活动中的人——更有可能同时报告OBEs和反复出现的噩梦。高水平的“沉浸感”——这一特质由Tellegen 吸收量表(Tellegen Absorption Scale)测量——通常与易受暗示、催眠反应,以及想象体验与清醒体验之间边界较薄相关。这些特质可能增强大脑改变知觉框架的能力,松动主观自我与感知身体之间的锚点。因此,清醒、梦境与解离体验之间的边界变得可渗透——在噩梦痛苦时打开通往OBEs的大门。

创伤与情绪压力

另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过去的创伤。研究多次表明,暴露于不利事件或持续的心理压力的人群,表现出睡眠碎片化、噩梦和解离的发生率更高。在这些情况下,OBEs 可能作为一种极端的“逃离”机制——短暂地让大脑与噩梦中固有的直接威胁感保持距离。

神经生物学:大脑如何创造超现实

neural pathways, brain activity, REM sleep, neural networks, dreamscape

OBEs 与噩梦之间联系的一个本质方面在于大脑在REM睡眠期间如何编码空间感知和情感显著性。

梦境大脑的空间映射

在 REM 期间,大脑波形类似清醒时的模式,但感官输入与更高层次推理之间的连接被削弱。颞顶联合区(TPJ)、前额叶皮层以及顶叶在自我定位与能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它们的协调活动漂移——也许是由于REM睡眠转换中断、睡眠剥夺,或异常的神经递质激增所致——人们可能同时体验到梦魇看似“真实”的信念,以及身体被移位的感受,既呈现出去现实感,又呈现出OBE的感受。

边缘系统过载与情感记忆

杏仁核——大脑情绪反应系统的核心,在噩梦和OBEs期间都处于过度活跃状态。它让梦境充满恐惧,使情感体验变得极其生动。脑部扫描进一步表明,在这些状态下,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抑制能力下降,降低了对现实的检验能力,使生动的OBEs或噩梦得以不被质疑地与个人记忆融合。

实际应用

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临床医生区分神经性触发与心理性触发的发作,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例如治疗噩梦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或用于解离体验的脑电神经反馈(EEG Neurofeedback)。

清醒梦中的 OBEs:一种特殊体裁

lucid dreaming, nightmare, flying dream, sleep, consciousness exploration

近几十年来最引人入胜的发现之一,是OBEs与清醒梦噩梦的融合——一种特殊体裁,在这种体裁中,梦者清楚自己处于梦境中,并有意地诱发,或通过体外体验来逃离梦境情境。

清醒触发的OBEs现象

清醒梦者有时报告利用从身体漂浮出体的感觉来逃离梦魇中的威胁存在,或“重置”一个引发焦虑的情景。相反,起初作为OBE的体验有时会转变成不可控制的噩梦,梦者会失去主动性,变成被动的观察者。

2015年发表于《意识与认知》(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12%*的清醒梦者在不愉快的梦境中有意触发了类似OBE的转变,有时获得一种增强控制感的体验,有时则引发更深的焦虑。 在恐惧、控制感和解离之间的摇摆现在成为研究意识边界的丰富实验材料。

文化解读:从巫术到神经科学

folklore, witch, spirits, cultural beliefs, dream interpretation

OBEs与噩梦之间的奇特关系在跨文化民间传说中也有回响。在欧洲、非洲、亚洲和土著传统中,关于恶意灵体、“女巫袭击”或将身体与灵魂分离的夜间旅程的故事比比皆是。这样的神话很可能源于人们试图理解那些因身体意识变化而引发的令人恐惧、使人瘫痪的睡眠发作,恰是OBEs与噩梦重叠的那一空间。

民间传说遇上科学

现代神经科学为这些久远的体验提供了新的解释。曾被描述为夜间灵体坐在胸口,或巫术引发的“灵魂飞行”的现象,如今可以与REM肌肉张力丧失(REM atonia)以及大脑试图在无法动弹与生动梦境之间协调的过程相关联。这些见解不仅桥接了科学与神话,也有助于改善被反复出现的睡眠相关发作困扰的患者的治疗。

缓解噩梦与OBEs:实用建议

sleep hygiene, meditation, relaxation, therapy, healthy sleep habits

对OBE-噩梦关系的认识使我们能够预防和干预痛苦的经历。以下是基于证据、用于管理两种现象的策略:

提升睡眠卫生

维持稳定的睡眠时程、睡前限制屏幕暴露、营造安静、黑暗且凉爽的睡眠环境,可以降低睡眠碎片化、睡眠瘫痪和反复噩梦的风险。

身心技巧

冥想、呼吸练习和针对性的肌肉放松在睡前有助于平静神经系统。这些方法在临床试验中显示能够降低焦虑、减少肾上腺素激增并提升睡眠连续性。对于被噩梦困扰的人来说,睡前进行放松练习可以减少噩梦的频率和强度。

写梦日记与清醒梦训练

噩梦患者通过保留梦境日记可获益。记录梦境及相关情感可以识别重复的模式,并在痛苦的梦境中使大脑达到“清醒”(自我意识)状态,从而在进入完全OBE之前,加强面对或改变体验的能力。

清醒梦训练,采用日间的现实检验或在REM阶段的有计划唤醒等方法,有助于在梦境中强化自我反思意识。随着意识的增强,观察者与梦境材料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灵活,既带来掌控力,也为洞察与成长提供新的机会。

严重情况的专业帮助

与创伤或情绪障碍相关的严重、反复的OBEs和噩梦需要专家关注。治疗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噩梦的影像重演疗法,以及创伤知情心理治疗已被证明对持续性或致残的睡眠干扰有效。

睡眠研究的未来:未知边界

neuroscience, sleep lab, brain research, scientist, EEG electrodes

对OBEs与噩梦共享领域的研究正在改变睡眠科学、意识研究、心理健康,甚至文学与艺术传统。

科学家现在使用便携式EEG、沉浸式虚拟现实和神经反馈来模拟身体位移情景、绘制即时梦境内容,并引导临床干预。

OBE与梦魇研究的重叠在理解大脑如何协商边界、应对恐惧,以及表达我们最深层不确定性方面尤其丰富。

随着科学继续绘制睡眠、梦境与自我之间错综复杂的折叠,一件事变得越来越清晰:我们所生活的故事——无论是从身体之上俯瞰,还是在夜间梦境的织锦中编织——都对意识本身的结构提供深刻线索。

评分文章

添加评论和评价

用户评论

基于 0 条评论
5 颗星
0
4 颗星
0
3 颗星
0
2 颗星
0
1 颗星
0
添加评论和评价
我们绝不会与任何人分享您的电子邮件。